2024年4月18日  星期四 <推荐:

 >

首页 >> 专家评论 >刘思敏

刘思敏:应急参观是“预约模式”的必要辅助

btiii.com   2015-08-26   来源:中国旅游报      作者:刘思敏       原文链接

  今年夏天,敦煌莫高窟景区的火爆出乎公众的意料。笔者所在的一个所谓业内大咖云集的微信群,多次出现“跪求”莫高窟门票的“鸡毛信”。这与最近新华社的报道遥相呼应——报道称,从统计数据看,莫高窟今年7月下旬以来的参观游客,超过了历史同期。往年十一长假才会出现万人以上的日参观客流量,今年不但提前到7月,而且高峰持续不断,8月13日当天,预约加上应急参观的游客突破1.7万人次。

  由于温度、湿度、二氧化碳会对脆弱的壁画颜料产生影响,甚至会带来微生物的滋生,后果并非一天两天就能看到,因此敦煌人深信,保护绝对是第一要务。这就不难理解,作为尚未跻身5A级景区的莫高窟,却早于绝大部分5A级景区成为最早落实旅游法关于景区最大承载量规定的原因了,并且率先在全国景区中实行门票预约模式。

  2013年5月17日,在敦煌莫高窟召开的“中国世界遗产地游客承载量研究与游客管理国际研讨会”上,敦煌研究院首次公布了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、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开展的游客承载量研究成果,莫高窟每日比较安全的游客接待量为3000人次,游客中心建成后,单日最大游客接待6000人次。在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,莫高窟已从2014年5月1日起,按6000人次的最高承载量接待游客,所有参观者必须通过网络、电话等形式预约后方可参观。然而,今年暑期,莫高窟遭遇了“最火参观季”,预约模式首次遭遇挑战。

  面对挑战,为使莫高窟游览更有序、减小对文物本体伤害,不将千里迢迢而来的游客“拒之门外”,莫高窟的应对之道是:一是实施了中国旅游景区罕见的两项措施——实名预约、出票、验票,游客票、证、人三者相符,方可参观,一次提前放开8月10日至9月15日所有参观时段的预约门票;二是实施前端参观“数字敦煌”、后端参观实体洞窟的新参观流程,成功分散了以往游客在莫高窟的过度聚集,洞窟文物保护压力和游客参观体验大不相同。往年参观旺季,莫高窟窟区一个参观时段客流峰值在2200人次左右,而实施新参观模式后,通过合理分流,有序参观,下降到1200人次左右;三是通过延迟下班的办法,每隔一天半价开放一次应急参观,缓解旅游者集中滞留敦煌带来的巨大压力。

  有人质疑莫高窟增加“应急参观”的做法涉嫌违反了景区最大承载量的规定。但笔者认为,这其实是莫高窟人性化应对危机的良策。

  其一,由于长假短缺,我国大部分景区自然形成了规律性极为明显的淡旺季,特别是距离主要客源地较远的西北景区,主要依赖暑期以师生和学生家长为主体的客源,客流在旺季的集中不可避免,供求在旺季特别是暑期的不平衡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消除,对于敦煌莫高窟这样的人文景区来说挖潜应急就是必要之举。

  其二,门票预约是舶来品,在中国的切实推行不可能一蹴而就,必然需要一个培育、推广的过程。在门票预约制度尚未深入人心、信息暂时没有抵达大部分旅游消费者的情况下,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、信息不对称的那部分为数不少的旅游者来说,花了大把的远程交通费和难得的假期却被拒之门外,显然是不公平的。笔者认为,现阶段,保留一部分现场售票是非常必要的,门票预约更应该主要作为奖励措施使用——淡季让价格杠杆发挥作用,对淡季预约给予大幅度的折扣优惠;旺季让便利诱惑发挥作用,旺季预约享受绿色通道待遇。只有这样形成的被广大旅游消费者广泛熟悉接受的门票预约制度,才能体现公平,才会深得民心。

  其三,莫高窟的应急模式,是在挖潜的基础上,缩短参观流程,并且借助“数字敦煌”的手段,发挥智慧旅游的优势,寻找到了现阶段强化文物保护与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平衡点。

  总量控制、预约参观的新模式来之不易,莫高窟景区管理方表示将义无反顾地坚持,游客尽量避开暑期高峰,通过预约方式全流程参观,也才能获得更佳体验,然而,应急参观虽然是无奈选择,却也是现阶段“预约模式”的必要辅助,应该肯定敦煌莫高窟的探索。

  莫高窟的应急模式是在挖潜的基础上,缩短参观流程,并借助“数字敦煌”的手段,发挥智慧旅游的优势,寻找到了现阶段强化文物保护与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平衡点。

旅游中国会tourism china club

新闻邮件订阅News m s

新闻点击排行Top 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