携程梁建章:为什么外国游客不愿意来中国?
文旅要闻 空间密探 熊初墨 2019-10-30 11:28:02

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:空间密探,ID:MESPACE007,作者:熊初墨

  10月23日,“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”在西安举办。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、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出席论坛,就中国入境游的现状和解决方案发表了演讲。他用一系列数据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入境游的低迷现状,戳到了中国旅游的不少痛处,引起巨大争议。

  中国入境游近10年最低迷

  梁建章认为,旅游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,它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,中国是一个大国,旅游也应该成为中国的战略性产业。

  不过,一组数据显示,中国近10年来的入境游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。入境游和出境游相比,出境游增长非常快,而入境游基本上是停滞状,这跟中国实际经济实力的发展是不相称的。


  ▲数据来源:国家旅游局

  梁建章认为,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,指的是出境游或者国内旅游的大国,从入境游的角度来看,中国真的还不是一个旅游大国。

  2018年,我们国际旅游收入是400亿美金,与其他的国家相比,第一名美国的国际旅游收入是2000多亿美元,其他欧洲国家也非常高。如果与亚洲国家相比,日本是400多亿美金,比中国大一些,泰国是600多亿美金。中国在亚太地区排名不到前三,还没有澳大利亚的国际旅游收入多。

  另一个的标志是入境旅游对GDP的贡献。通过跨国比较,在前几十位的主要经济体中,中国的入境旅游占GDP的贡献率是最低的。一般国家都在1%-3%左右,而中国只有0.3%。如果中国能够做到像其他国家1%、2%的水平,大概还有一千多亿美金的潜力。一些比中国发展水平低的国家,他们的入境游对GDP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中国。比如俄罗斯、墨西哥,他们的入境游对GDP的贡献都在1%左右,印度尼西亚是1.3%。所以,中国入境游应该有1000亿到2000亿美元的增量空间,这个数字相当于1%到2%左右的GDP。

  从外汇收入的角度来看,这个数字占中国贸易顺差的30%到60%。中国贸易顺差这两年降了很多,基本上是3000多亿美金,如果能多一千多亿到两千亿美元,我们的贸易顺差会增加30%到60%,对我们贸易的改善会非常有作用,是非常大的外汇收入。

  梁建章总结说, 上升到战略的高度,入境游的低迷对中国经济未来是非常大的隐患,也是最大的软肋之一。入境游的地位跟中国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,而且最近几年有恶化的趋势。入境游的缺失反映了整个中国软实力缺失的问题。软实力的缺失会造成教育、吸引人才方面巨大的逆差,这些是跟旅游有关系的,也是整体国家软实力的体现。如果要发展旅游,必须培育中国的软实力,这是未来经济最大的战略目标,我们不只是可以生产很多世界一流的产品,还有很好的文化和形象,吸引全球的人和我们交流,到中国来旅游。

  当然,在这次峰会上,梁建章的观点也遭到了一些嘉宾的反对, 北京正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琳表示,2007年时入境旅游人数达1.32亿人次,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金,当时的国内旅游人数为16.10亿人次,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1.1万亿元。“12年间,我国的旅游态势发生了巨大转变。国内内需的井喷,人们有钱了,要走出去,这是刚需,入境游在整个比重中下降了,这很正常,并不代表是软肋。”

  其实,个人觉得,郑琳这个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的“官僚思维”。12年间,我们的入境游的增长曲线平缓的可怜,国人走出去,只能代表中国出境游的火爆,跟入境游没啥关系,因为入境的是外国人,不是中国人。

  三大硬件问题急需改善

  那么,中国的入境游为什么处于低迷状态,梁建章总结了三大硬件问题。

  痛点一:签证不便

  不得不承认,中国的签证手续比较麻烦。亚洲很多国家实现了网上签证、落地签甚至免签。签证便利度进一步提高显得很有必要,对于发达国家,我们应该实现免签,或者选择网上签证,除了个别才需要免签。至于牵扯到外交的对等性和安全的考虑,可以选择网上签证。

  痛点二:支付不便

  现金支付逐步被手机支付取代,但是外国游客无法使用手机支付,造成无法使用打车,在小店购物、使用自动售货机等都会受到障碍。一方面,这些外国游客无法体验到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支付手段,更重要的是,外国游客没有办法参与深度的自由行。外国游客到中国还只能是跟团,由于支付的不便利性加剧了这一点,更多人选择了跟团游,但是跟团游的吸引力不高,尤其无法吸引年轻的客户群体。

  痛点三:网络管制的代价

  在国内,外国游客其实可以通过漫游访问主流的一些网站,但宣传不到位让外国人并不了解这一点。其实到中国上网还是比较麻烦的,因为他们的wifi连接不上,漫游也比较贵。这让外国游客非常不方便,到中国以后上不了自己国家的互联网,就会对旅游造成很大的代价。

  这些代价包括:首先,不利于目的地和国内的企业去做海外的推广。其次,不利于海外游客分享在中国旅游的体验。现在,社交媒体是最重要的旅游营销方式,如果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觉得非常好,但他不方便把自己的旅游体验分享出去的话,就不利于在中国这些旅游在全球的推广问题。

  通俗点讲,外国游客难得过来一次,你还不让他发“朋友圈”,不利于中国旅游的口碑宣传。其实,对入境游客可以适当放宽网络管制,海外漫游资费也应该降低,一些涉外的酒店也可以让WIFI适当放开网络管制。

  软件问题:宣传以及地域特色的文化

  除了硬件问题,中国的软件问题也存在不少提升空间。

  首先,旅游营销宣传不到位。

  中国旅游的卖点概念比较模糊,在全球范围看,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,这是中国旅游最大也是目前唯一的卖点。除了那些不安全、污染严重的不实报道,携程通过全球的各种调研,对外国人而言,总体感觉中国还是比较“远”和“怪”。

  所以,我们在宣传上还不够有力,资源比较分散,各地都有很大的欲望去做全球营销,但各地资源的分散缺乏统一的标识、统一的口号和统一的定位。因此,需要整合营销中国形象。需要把中国旅游作为一个产品,作为整合的营销,统一的形象定位,统一的标识,统一的口号,用全世界的语言和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中国。

  其次,地域特色文化“千城一面”。

  不少来过中国的外国游客和国内游客有一样的感慨,中国虽然历史悠久,幅员辽阔,但是随着中国这么多年的城镇化建设和大发展,中国的各大城市呈现“千城一面”的局面,像当年外国人发现香格里拉,发现大理那样的古中国,正在逐步远去,从这些层面上来讲,也阻止了不少回头客。为什么东南亚诸国,以及诸如斐济、,马尔代夫这样的岛国,不少中国游客去了再去,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我们的文化和旅游开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?

  如何为外国人“严选”精品路线

  相比于硬件,个人认为,中国吸引外国游客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软件实力上,出了软件实力的提升,差异化也很重要。比如亚洲国家,日本、泰国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这些大大小小国家的旅游特色都不一样,中国旅游目的地应该选择怎么样的标签和IP,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以及旅游从业者及专业人士进行引导。—— 中国幅员辽阔,文化多元,怎么避免让外国游客雾里开花,“严选”精品路线显得至关重要。

  举一个托迈酷克的案例。Thomas Cook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第一个提供赴中国旅行的外国旅行社。近几年,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复星,让Thomas Cook有机会再次进入中国市场。Thomas Cook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,发展到了欧洲各地甚至远东地区,也是第一个提供赴中国旅行的外国旅行社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,Thomas Cook决定在上海、北京和香港开设办事处,把中国的一些知名景点介绍给外国游客,他们采取的模式既安全又严选,通过各种海报以及文字材料介绍,让西方人对东方古国充满了种种神秘向往,并为西方游客提供一条龙的定制服务。

  所以,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研究值得推介的中国线路很有必要,避免同质化,避免一哄而上,引导外国游客真正领略只属于中国的特色文化,是一个很大的课题,需要国家牵头,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引导研发。

  综上,在全球都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中国的旅游产品也要跟上消费升级的时代,我们的国民可以到外面的世界看看,但对待见多识广的国外游客,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短板,一个个解决入境游低迷背后的问题,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世界了解中国,让世界爱上中国。

评论(0条评论)
昵称:  验证码:

最新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一扫,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

或搜索“ctcnn1”

手机扫一扫,打开劲旅网手机站

随时掌握最新资讯

热 门

登录

关闭